潮汕人沒有不愛的薄殼迎來最肥美的季節!
花果寺位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,座落于粵東千年古鎮——棉湖鎮,面向普寧市的鐵山,相傳創自明清代(1644)之前,乾隆丁卯(1747)重修。
1988年10月被批準登記開放,1990年5月24日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花果寺坐北向南,總建筑面積約2千平方米,分為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觀音閣、地藏閣、功德堂、客廳、齋堂等。分前后兩殿,中間是天井。大殿右邊有兩根各幾千斤重的石柱,柱腳懸空,乃古建筑一大奇觀。
歷史及傳說
花果寺之創始,未見志書記述。有一說法,“未有棉湖,先有花果寺”。按寺內“念祖壇”牌位中所述,“本寺開山祖師見聞和尚”。傳說清朝中期,寺中來了一位武功高強洪和尚,收了眾多徒弟授藝,其中姓楊之高徒,去蘇州打擂臺,把擂臺主打翻在地,聲名遠播。此人死后,葬在如今棉湖大橋頭鴻江地域。其墓俗稱“擂臺墳”(解放后被填沒)。清乾隆丁卯十二年(1747)住持僧明廣重修,匾額尚存。字是舉人陳來鳳所書。
民國時,為普寧縣第6區署所占用。1950年后,解放后,作過工人供銷社、供銷合作社和小學。據說大殿右邊兩根各有幾千斤重的石柱是懸空的。供銷合作社搬進后,怕其不安全,才在石柱的下端,鑄入兩塊各5公分長、2公分寬的生鐵頂住。現石柱底截面,絕大部分依然是懸空的。又作供銷合作社、小學,1987年,鎮政府把寺歸還縣佛協。1988年10月22日,縣佛協舉行進寺典禮,省佛協副會長釋新成(今會長)從穗至此主持儀式,并被聘為住持和縣佛協名譽會長(1995年起為第2屆會長)。1989年縣佛協在寺之西北數十米遠,原文修庵后座舊址,建起三層高辦公大樓,建筑300多平方米。
現狀
住持釋新成,俗家揭西縣錢南鄉人,離花果寺之北20多公里處。自1988年受聘為本寺住持后,大力重興,至2002年捐資100余萬元,占全社會向寺捐資九成多修寺,其中用60多萬元于1998年建成功德堂(三層樓共千余平方米),2002年用20多萬元購房、地而辟為寺前通街大道,且每年數次來寺,功德無量。
當家釋光洲。饒平松林人,俗姓名羅海洲,1967年生,初中畢業,1988年禮新成師剃度,越載南華寺受戒,1990年來寺,辛苦弘法,1995年起任第二屆縣佛協副會長,第六、七屆縣政協委員。西堂釋智楠,俗姓名陳楚楠,1958年生于棉湖鎮,初中畢業,1984年禮釋慧原削發,越載1月于南華寺受具,然后留寺讀培訓班,9月1日考進中國佛學院分院(設在蘇州靈巖山寺)專科班就學,至1987年夏畢業,留寺當知客,1988年到福建莆田廣化寺佛學院講課,并協助師父慧原編纂潮州佛教志巨著工作。1995年來花果寺,2002年主編10多萬字《臨濟后裔——化能一脈》出版,同年還寫論文《商討禪宗發源地:》等。原西堂釋光普(1910—2001),俗姓名陳繼松,潮州市南門家伙巷人,19歲禮新堅削發,越載開元寺受戒。1959年被錯劃為“右派”,1993年來花果寺,1997年任西堂、縣佛協理事等至于寺中圓寂,享年9l歲。
花果寺除弘法外,又利益眾生。每年布施大米2千公斤以上,樂捐2萬多元扶貧救災。
![]() |
![]() |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