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湫寶塔
作者:許海鷹
韓江秋景如畫
炊煙在潮緞的絹面上刺繡
鐵林寺榕樹垂落長須
蘸取三兩筆蟹行的夕照
是硯中未研開的赭石
是迴瀾橋遺落的印章
稻浪在遠郊推搡
推成青瓷釉上連綿的起伏
竹匾盛滿潮汕姓氏
烏欖的紫 遇見蜜柚的黃
屋檐下懸起魚鱗的銀甲
芭蕉葉托住漸沉的綠
紅泥小爐煨著工夫茶
紫砂壺里
漾開整個秋天的澄明
木麻黃數著雁陣
而余音在弦詩里轉調
是少女鬢邊遲開的玉蘭
是櫓聲中彌散的云靄
曬谷場翻動金色谷浪
蟋蟀在草叢縫里校對節令
老船公的網撒向云朵
撈起滿簍星斗與寒露
此時
秋風在東海岸攤開宣紙
一筆是柑紅
一筆是月白
中詩網詩評:《畫秋》
詩人許海鷹先生的《畫秋》是一幅以文字為筆墨、融天地靈氣的潮汕秋韻圖卷。詩人以韓江為卷,以夕照為彩,將鐵林寺的古榕、迴瀾橋的余暉、稻浪的起伏、烏欖的紫、蜜柚的黃逐一暈染,在工筆與寫意之間找到了精妙的平衡。全詩既具東方水墨的留白韻味,又含西洋油彩的濃郁肌理,堪稱現代田園詩的典范之作。
詩中“炊煙在潮緞的絹面上刺繡”以織物喻天地,化動態為永恒;“硯中未研開的赭石”則巧妙連結文人雅趣與自然造化。詩人更以多感官交響的手法,讓讀者見稻浪之形、聞玉蘭之香、品工夫茶之醇、聽弦詩之余音,構建出立體的潮汕秋意世界。
尾段“秋風在東海岸攤開宣紙”以天地為畫室,將柑紅月白收筆于無形,恰似將整幅秋景題款鈐印,完成了一場自然與藝術互為注釋的永恒儀式。此詩不僅是地域文化的詩意經典存檔,更是對東方美學精神的當代傳承。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描寫秋天的優美抒情詩歌。(中詩網)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作者簡介:許海鷹,中國詩歌學會會員,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,中國科技日報特約記者,香港國際潮人文化基金會董事,潮汕文學院醫療健康文化委員會執行主席,潮汕文學院詩歌創作委員會主席,潮汕文學院書畫創作委員會、朗誦創作委員會名譽主席、潮汕文學院碑林文化委員會顧問。中國《青年文學家》雜志社常務理事,廣東省僑界作家聯合會理事,廣東省羊城詩社常務理事,廣東省朗誦協會文學創作委員會作家,汕頭市作家協會會員。中國三心齋詩書畫院院長,北京美術館特聘畫師,廣東僑界作家聯合會書畫院畫師,廣東玉湖書畫家協會理事。廣東教授協會會員,醫學教授,主任醫師。
作品在中國《科技日報》《中國新聞網》《南方日報》《羊城晚報》廣東省《僑星》雜志《三亞日報》《汕頭日報》《潮聲雜志》,美國紐約中文周刊《綜合新聞》報,西班牙《歐洲詩人》雙語報,印度尼西亞僑報《千島日報》,新西蘭國家報《信報》,新西蘭《華頁》報,澳大利亞《澳洲訓報》等國內外50多種書刊報紙雜志出版發行。《父愛》《思念母親》等詩歌作品被譯成西班牙語、英語、德語,在西班牙、美國、德國出版發行。國畫作品《駿馬奔騰圖》,經聯合國郵政管理局、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、歐洲集郵協會聯合舉辦的世界郵票評審,入選聯合國郵票,擬由法國郵政管理局制作成郵票,在全球發行。國畫作品《葡萄》《蝦趣》《牡丹》在2023年國家郵政中心郵票評審中,被評為優秀作品并制作成國家郵票發行。國畫作品《牡丹》入選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國藝術大家作品合集《名家大作》。國畫作品《蝦趣》被美國紐約國立藝術館收藏,國畫作品《牡丹》被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。創作及監制的23首歌曲,有18首入選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,向全球播放并獲好評。2023年獲中國詩人作家檔案庫官方舉辦的中國第二屆孔子杯《特別優秀詩人獎》。著有詩集四部:《歲月如春》《秋思》《激情盛夏》《冬韻》。《中國文藝出版社》2024年出版新書《嶺南作家詩歌精品集》主編;中國作家協會《作家出版社》2024年出版新書《魂系華夏·潮英》副主編;《中國文藝出版社》出版新書《2024年優秀詩歌年選》主編;《四季出版社》2024年出版新書《微語詩刊》主編;《四季出版社》2024年出版新書《先鋒詩林》主編;《中國華文作家出版社》2025年出版新書《華文詩人》主編;2025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新書《南粵詩刊》主編。
![]() |
![]() |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